智能汽车要普及的话,其实并不用搞什么大花样,可能也不会是传统车企的主要任务。为什么笔者会这样说,是因为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面,关于Apple Car的评论屡屡在科技媒体上出现,受到了足够多的重视。有时候真的不能不服科技公司,尤其是领头的科技公司对于公众的影响力,在智能化日常产品的推广上的确拥有足够的公信力。
事实上,无论是投行对于Apple Car的估价,还是初创公司对于苹果频繁挖角的指控,多方面的证据证明苹果并不想放弃实体产品。毕竟只做一个CarPlay还是不够,智能交通这片蓝海,现在不来一个全面布局,可不符合苹果的大公司做派。软硬结合,这才是真苹果。
既然有实体产品,那么售价就是一个相当关键的东西。就算东西再好,如果买不起的话那么也只能沦为叫好不叫座的东西,毕竟这是个现实的商业社会,Apple Watch好卖的其实更多是运动版本,这是一个更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而且功能并没有任何差异。而美国投行Jefferies and Co的估价将传闻中的Apple Car钉在了55000美元上,这是一个相当微妙的价钱。
微妙到什么程度呢?如果Apple Car真的卖这个价钱的话,那么市场定位就非常清晰了:搭载xDrive的528i起始售价为52500刀,而在51900刀起就可以买到奥迪2016款的TTS,至于特斯拉model s在美国的价格为63570刀(含税)。以Jefferies and Co的预测价格来看,看来Apple Car是要做有一定收入的,追求格调的年轻人的生意。而投行Apple Car的这个预估价格,其实也让我们提起一个疑问:智能汽车究竟卖多少钱比较合适?
在笔者看来,与其将智能汽车看作是传统汽车的延伸甚至变种,倒不如重新将这个产品归类,正如笔者一直认为将智能手表和传统钟表比较并不是一件合适的事情。以特斯拉为例,笔者和身边的一些朋友都认为与其把它称为一台汽车,倒不如称呼为一台会行走的大号iPad。物联网和智能交通概念逐渐推进的当下,智能汽车由于其多样化的特性,使得其作为商品拥有更多的价值承载项。因此,在物联网和智能化为特质的未来生活中,智能汽车表现的场合将会更多更优质,而定价也必然要综合更多因素考虑。
不过,与其片面地讨论智能汽车卖多少钱比较合适,倒不如先讨论汽车科技什么时候能够在世界各地普及。在欧美国家,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运行在轮子上的国家来说,结合汽车文化的普及和较高的人均收入,汽车科技的可接受程度自然要比较高。更容易铺开的大环境,本身具备的生活必需品属性,加上消费者敢于尝鲜的特质,只要有一个适当的价格进行引导,汽车科技文化以及智能汽车当然更加容易被接纳。
相比之下,要在国内推广汽车科技和智能汽车,想必在这十年间仍然会有一定难度。说到这里,笔者不禁想到自己。作为贫下中农出身的社会新鲜人,虽然自己心中的dreamcar是M3和E46三系,但如果真要谈到买车的话,最近半年反而在考虑类似宝骏730这类的国产MPV。而像笔者这样的实用性买家,在现在的消费市场中可谓比比皆是。
这其实反映出国内购车行为的一个现状:虽然汽车已经从奢侈品逐渐变为生活必需品,但也正是刚刚进入到生活必需品的阶段,因此大家仍然是以实用主义来看待汽车。归根究底,这要归于经济结构在受到国际化影响的背景下,整体仍然处于调整阶段。因此,汽车科技和智能汽车的普及进度,会受到生活模式变化的影响,而且这并不是一个小的影响。在实用性导向下,除非汽车科技和智能汽车能够带来明显的驾乘体验优化,否则这个概念只能是作为差异化的卖点,而这对于实用性导向的市场而言并没有什么作用。
在汽车使用率高,汽车文化盛行的地区,汽车科技和智能汽车的必然更容易被接受,但车企和科技公司毕竟不仅仅只为这些地区而服务。针对类似国内市场的新兴消费力群体,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科技公司,其实都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除了能够将车子变成一台会行走的大号iPad之外,智能汽车究竟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怎样的实际意义呢?当下的消费者其实已经变得越来越现实,从iPhone的更新频率和Apple Watch的实际销售来看,如果不能够得到相当的使用体验提升的话,那么消费者并不会为此而买单,无论你是苹果还是雪梨。
智能界(www.znjchina.com)中国智能科技聚合推荐平台,秉承“引领未来智能生活”的理念,专注报道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机器人、3D打印、智能汽车等诸多科技前沿领域。聚合品牌宣传、代理招商、产品评测、原创视频、FM电台与试用众测,深入智能硬件行业,全平台多维度为用户及厂商提供服务,致力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智能硬件聚合推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