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成功你模仿不了,2015年至少亏损100亿元

业界·智界科技8年前

  • 0 0
  • u=2665774417,1214628873&fm=21&gp=0.jpg

    最近几天,朋友圈被滴滴刷屏了,滴滴CEO程维的年会讲话和一个反映滴滴艰难成长的视频让无数创业者感动得一塌糊涂。确实,像滴滴这样的案例,配得上大家的热烈掌声。

    当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滴滴的刷屏行为表示疑惑:滴滴这么大规模地做PR,难道又是在为融资造势?实际上,前几日(1月26日)滴滴刚和招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向滴滴入股了2亿美元。

    是滴滴上一轮的30亿美元烧完了么?

    据公开资料,滴滴于2015年9月确认完成了30亿美元的融资。3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花在了老股东的退出,尤其是快的团队的变现上;加上,融资额多少有所虚报(看各家企业的吹牛程度),预计2015年滴滴实际能用的融资额在25亿美元左右。

    25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当然不算少。只不过,在出行这个领域,烧钱速度总是更快一些。那,滴滴在2015年到底亏损了多少钱?

    滴滴的老对手是Uber,后者的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2016年1月11日在和海航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称,滴滴每周要花7000-8000万美元,一年下来要花40亿美元来补贴司机。

    最了解一家企业的往往是他的竞争对手;但一般的人,往往会把竞争对手的情况说得很糟糕。受到滴滴的巨大竞争压力,可以肯定的是,卡拉尼克透露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黑”了滴滴。

    滴滴主管公关的高级副总裁陶然对卡拉尼克进行了反击:因为滴滴的平台优势,滴滴的单均补贴仅仅为优步的1/5到1/4;Uber的融资材料里面写得很清楚,Uber在中国平均一单补贴40元;如果Uber能够公布他们中国的亏损额,如果不到15亿美元,陶然愿意为他说的话负责。

    陶然说Uber中国在2015年亏损15亿美元以上,但GMV(总收入)尚不到8亿美金。同样可以推测,陶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黑”了Uber中国,并且美化了自己:因为滴滴的平台优势,滴滴的单均补贴仅仅为优步的1/5到1/4。

    来根据各种情况,推测滴滴在2015年的亏损情况:

    1)完全随性地推测,Uber的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说滴滴一年下来要花40亿美元补贴司机,按卡兰尼克说的50%算,2015年滴滴在补贴上花了20亿美元左右。

    2)假设陶然说的Uber中国2015年亏损15亿美元,滴滴的补贴更小,但单量更大,和Uber亏损同样的额度应该不算过分。

    3)滴滴宣布2015年的订单总量为14.3亿单,平均每单补贴10元(陶然所说Uber每单补贴40元,滴滴为Uber的1/4),考虑到出租车的补贴在2015年大幅减少,而出租车占整体订单的比例为32.5%(取滴滴总裁柳青2015年9月透露的数据:平均每天出租车接单300万人次,专车及快车约400万人次,顺风车峰值223万人次……),那么滴滴的亏损为:14.3亿x67.5%x10=96.5亿元。

    滴滴在2015年补贴了100亿元左右,这个数字应该比较客观。

    那,烧了这么多钱,滴滴会不会撑不住?

    首先,滴滴会有大量的沉淀资金,按滴滴CEO程维致股东信里提到的数据:滴滴2015年的收入预期是120亿美元(笔者注:这里应该指的是GMV)。这样算下来,2015年滴滴的流水(GMV)有700亿元,假设司机按15天提现(实际上有些司机会按周提现,有一些会按月提现,取个中间值),平台上长期的沉淀资金也有30亿元。

    另外,滴滴的专车和快车业务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抽佣,抽佣比例在20%左右。2015年滴滴的营收(非GMV)预计在30亿元左右。

    当然,滴滴的目前已经有5000多人,运营、技术、销售、市场成本都不小,营收能覆盖到非补贴之外的支出就已经不错。

    综上算下来,滴滴2015年融资2/3已经花掉,加上沉淀资金,滴滴现在能动用的现金预计在100亿元左右。

    按照2015年的烧钱速度,目前的现金储备还能撑一年。当然,滴滴的交易额还在往上涨,沉淀资金也在跟着往上涨。

    滴滴目前向潜在投资方能说的最大故事是:每日庞大的订单量+现金流。订单量大,证明滴滴是一个入口,可以基于出行探索诸如城市物流、汽车电商、汽车后服务等商业方向;现金流大,可以让滴滴基于高频交易探索金融服务。

    在Uber未被干掉之前,滴滴要想靠抽佣和广告方式实现盈利几无可能。而在其他商业方向的探索上,每一个方向都不容易。至少,在探索出来成功路径之前,滴滴还需要大量资金不断试错。


    智能界(www.znjchina.com)中国智能科技聚合推荐平台,秉承“引领未来智能生活”的理念,专注报道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机器人、3D打印、智能汽车等诸多科技前沿领域。聚合品牌宣传、代理招商、产品评测、原创视频、FM电台与试用众测,深入智能硬件行业,全平台多维度为用户及厂商提供服务,致力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智能硬件聚合推荐平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