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首页试用产品试用报告

蚁视二代头盔拓展级套装,VR虚拟现实的高阶版本

试用报告·Walteren7年前

VR技术虽然并不是在国内最先兴起,但最近两年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已经遍地开花。逐渐形成的生态圈,从硬件到软件开发,国内的厂商推动行业发展的能力一点也不逊色。很多自主研发的技术革新是国际大厂也不具备的。

蚁视走进大众视野是从软件出发,早前搭建的VR生态圈吸引了大量的PC、游戏开发和芯片提供商的关注,获得了国内顶尖的VR团队的支持,这次推出的蚁视二代VR头盔,有点大开眼界的感觉,VR还可以这么玩,无限大的追踪地毯,连接现实世界的液晶光阀,双手控制器……VR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娱乐消遣的方式,这种发展趋势大可以改变我们看世界的视角。

蚁视二代头盔的设计不能说有很大的突破,但是在产品的材质和细节能看出花了不少心思。这是一款一眼就能看出产品功能的VR头盔,所以可以说是主流设计,但正面面板看起来高端大气,虽然是符合材质却经过的细致抛光处理,有种红棕木的质感和厚实感。对于整机气质提升帮助很大,低调奢华大概就是这种设计。

正面面板上下收窄,弧度自然,抛光表面最大的劣势就是日常使用容易留下划伤,几天用下来,通过反光可以看到上面已经出现了一些细小的划痕,但非常细微,不锱铢必较的看基本看不到。

5.jpg

下面是一颗红外摄像头,隐藏在正面下方一点的位置,决定了头盔的使用方式就是把控制器和手柄都放在头部以下操作。在实际体验中没有这种顾虑,在头部之上操控也依然可以识别。

8.jpg

连接线缆从头部上方支出来,到上方分叉称USB数据线和HDMI连接线,线缆结实,长度在2米左右,可以适应大范围的移动。

按键简化到只剩四颗,而且都是隐藏在机身两侧,下凹按钮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保持机身的一体性,左侧是是液晶光阀开关和电源开关,长按3秒可以开机。

12.jpg

右侧是模式切换兼音量调节键,通过长短按来实现不同的功能,长按是模式切换,短按是音量调节,这种一个按钮集成多种功能的做法很值得推荐,学习成本有一些,但学会了用起来不用多按钮切换,更为便捷。下面一颗按钮是亮度调节键。四颗按钮的键程都有点短,因为下凹设计,所以可以实现盲按,实现对按钮功能进行学习,然后可以戴着头盔轻松操作。

13.jpg

左右两侧各有一个USB扩展口,可以支持外接两个手柄,不用的时候可以把橡胶塞盖上,所以表面依旧完整。旁边两个透明视窗是液晶光阀窗口。即使戴上头盔也可以通过这个小视窗看到现实环境。

耳机竟然是一体化设计,耳机竟然不是入耳式,耳机竟然可以紧紧贴在耳朵之上,还是一对高保真音效耳机,省去了连接耳机的麻烦。一对耳麦可以上下移动,调整最佳位置,实际听感上相当不错,不会很闷的把耳朵都罩住,低音表现下潜足够,饱满厚实。

16gif.jpg

光好看很酷还不行,VR头盔最怕的就是戴起来不舒服,或者玩一会就觉得头部被夹的难受。所以可以看到很多VR头盔都在设计之初加入大量的柔软的海绵物质,根据面部弧线设计曲线弧度。佩戴之后把液晶光阀关闭,密封性良好,VR沉浸体验相当不错。蚁视二代头盔在界面面部和头部的每个部分都是胶棉材质,佩戴舒适。因为镜片距离眼镜有一定距离,所以蚁视二代头盔可以佩戴眼镜使用,这对于很多高度数近视眼用户来说是最大的福音,因为以往的同类产品最大屈光度不过也就是6、7百度。

扩展配件包括两个VR控制器和八个VR定位球,控制器因为没有内置电池,需要依靠头盔来供电,但也因为没有电池所以非常轻,PC+ABS材质轻的就像玩具,控制器不同于游戏手柄,可以取代一部分专业手柄功能,但主要是辅助定位和游戏控制,一个扳机按键加四个方向按键,红外追踪球在正前方,可以迅速接收定位信号,除了这些明确的按钮,正反都有隐形触摸键,触摸控制器表面就会反馈。但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误操作的概率。

蚁视定位地毯,之前再HTC类似产品中了解过,国内采用定位毯的VR产品蚁视可以说是先驱者。定位毯的主要作用可以更加精准确定用户位置,增强VR体验。具体来说,蚁视二代VR采用的是inside-out红外光学定位,原理是利用头显摄像头两边的红外灯向外发散红外光,对定位空间进行覆盖,再利用地毯上的反光点将图像反射回头显正中的摄像头上。地毯正反面的银色的部分就是安装定位点的位置,只要人在上面移动就会被感应传输到头盔的摄像头之上,这块地毯可以无限延展,只要室内的空间够大。

蚁视头盔运行的硬件要求非常高,电脑的配置上必须预装正版的WIN10系统,电脑处理器必须在I5 4590,显卡GTX970以上的级别。与客服人员沟通,配置稍低的电脑也可以勉强运行蚁视VR大厅APP,但实际测试连接之后真的非常卡顿,几乎就不能使用。

25.jpg

在平台内容方面,蚁视除了自家的ANTVR Home平台之外,还支持Steam VR、OSVR两个最为主流的开放式VR内容平台;此外,蚁视还积极与国内外游戏厂商合作,除了有众多端游内容之外,还有不少手游内容支持,整体内容生态构建相对已经非常完善了,简单来说就是,蚁视用户不愁找不到可以玩、可以看的资源。

26.jpg

此外,蚁视VR头盔还支持3D、2D游戏转换,并且对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些游戏能够实现很好的支持,如《守望先锋》、《生化危机》、《使命召唤》等等。

可见,除了对于原生VR内容有广泛支持之外,蚁视还开放了普通视频、游戏资源转换VR视觉的权限,从而让用户在内容体验上有更广泛的选择。

24.jpg

我个人是一个玩FPS类游戏五分钟左右,就会有强烈晕眩感的人,所以在接触VR之前非常担心会玩着玩着直接晕菜。其实在蚁视二代VR之前,笔者体验过HTC VIVE、PSVR、大朋VR等等,其中完全没有产生晕眩感的是HTC VIVE。Oculus Rift、PSVR在玩某些游戏时会有一些晕眩感,其它一些VR设备就不多说了。

具体的VR体验方面,蚁视二代头盔在观看VR资源视频以及游戏方面体验都非常棒,超清显示屏首先在观看VR视频,快进加载速度几乎无停顿,随便找了几部片子都可以完美播放。体验科幻情节的计步VR短片,这种沉浸感很容易就带出来了,整个人都仿佛悬浮在半空,已经与现实世界完全脱离,画面中每一次陨石撞击和飞船都触目惊心。

1486521119507818.jpg

1486521141693112.jpg

过山车这个VR短片现实感很强烈,虽然画面中过山车的起起伏伏,整个人都仿佛随着颠簸,俯冲下去的肾上腺素明显偏高,就像自己真的坐过了一趟过山车一般。

1486521176574431.jpg

1486521188835849.jpg

1486521198604983.jpg

恐怖片是最适合VR的题材之一,恐怖片带来的沉浸感最强,全方位环绕也容易让人产生观察不到每一处的心惊胆战,进而提高感官的灵敏度,无论视频还是游戏都是如此。特别是配音的配合上很容易营造一种诡异的气氛,这与观看二维恐怖片完全不同,因为这是一种带入式的感官体验,感觉完全置身恐怖场景之中,所以特别的恐怖。

1486521213107932.jpg

1486521223807577.jpg

VR游戏体验,《守望先锋》、《生化危机》、《使命召唤》等等是必玩的游戏,对于VR初级体验者,在免费游戏中就可以找到很多精品好玩的游戏,发烧友可以花钱买收费游戏。《僵尸出没》,游戏一开始直接进入场景,然后镜头左右滑动,立刻就非常有带入感。打僵尸的游戏总有些惊悚,更何况是全景VR的环境下,简直是四面受敌。这个游戏的恐惧感会让人全神贯注。这个游戏的僵尸造型不算太夸张,不恶心,但移动起来会跳转,打断了腿,还可以在地上爬,僵尸迎面扑过来,什么什么比这个更吓人的了。好在游戏的前面僵尸出现的范围没有很广,虽然是全景VR但基础上也只在游戏者的正面进行袭击。

1486521244109528.jpg

1486521254908960.jpg

1486521262171395.jpg

《坦克射击》,经典的第一视角闯关射击游戏。与《僵尸出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三百六十度都有敌人袭击,转圈找敌人开打,同时游戏手柄应用到极致,利用各种按钮组合来切换武器,攻击敌人。主角坐在坦克里,可以运筹帷幄的感觉,移动较快会有一点拖影,这个游戏不晕倒是真的,射击的目标敌人有点小,所以对于瞄准的精度要求更高。

1486521401942611.jpg1486521405115630.jpg1486521411140318.jpg

《宇宙狙击战》,在广阔无垠的在宇宙中玩飞机设计游戏,画面设计非常漂亮,全景宇宙,这种体验是2D游戏根本无法想象的,身边的陨石和流星擦身而过,与僵尸游戏实际上还是一个类型,瞄准射击看到的敌军飞船,VR虚拟现实体验比《僵尸出没》相比要差一点,主要是非第一视角还是会有点跳脱。

1486521473834041.jpg1486521478354065.jpg1486521482120359.jpg

网上关于蚁视VR一体机的口碑都不错,可以说蚁视在VR体验方面走在了前面,无论是头盔本身的设计,还是VR辅助的遥控和定位球、定位毯等都能带来完整的VR游戏和视频体验。只不过目前上手的门槛依然有点太高了,对于电脑的配置要求,对于应尽运行环境的要求都注定蚁视VR一体机并不是适合所有用户群。但不得不重说VR的体验,随着VR资源各个门类的资源丰富起来,VR一体机的未来非常可以期待,关于除了手机的又一块屏幕的争夺也将越来越激烈。


   
文章作者
1粉丝
Walteren LV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