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耳朵经过各家厂商的洗脑,也逐渐听出了衡量降噪性能的标准——降噪深度。降噪原理就是耳机用一个(反向)声波去“迎击”要进入耳朵的(正向)声波,二者力量相抵消,这个世界就安静了!
于是,我在给朋友推荐降噪耳机时总是说“降噪深度越强越好,有-100dB的,就别买-99dB”,当然,受限于耳机体积重量,目前各品牌旗舰机型的降噪深度都在-40dB左右。
但是,在用过了多款降噪耳机之后,我发现:降噪深度确实很重要,但降噪体验不能唯降噪深度论。改变我的,是来自于Dacom旗下的TinyPodsANC。
废话不多说,随我一探究竟。
一、外观&配件
Dacom家的产品包装和其他品牌区别不大,差不多的纸盒,差不多的将产品大图放在正面。
虽然在包装正面已经对TinyPodsANC的主体造型一览无余,但是开封后竟然有点意外。
TinyPodsANC合盖状态的鹅卵石造型,让看腻了水果和它仿品们的我眼前一亮。
我们不一样,真的不一样!
TinyPodsANC充电收纳盒是工程塑料材质,但是磨砂的黑色机身与金色腰线产生的视觉冲撞,让人有种全金属材质的错觉。
在金色腰线中部内藏点式LED电量显示灯。满电状态为4点绿灯,上图显示电量剩一半。
平整细小的接缝让人以为是CNC工艺,自然耀眼的金腰线恍惚以为是金属镀铬。
其余配件一句就一图过吧,TinyPodsANC提供大中小三副硅胶耳帽,充电线和说明书必不会少。
当然,机身充电接口是极为先进的Type-C,不分正反,好评!
二、降噪性能&原因探析
TinyPodsANC耳机的造型有水果那味儿,配色上有大法范儿。收纳盒鹅卵石造型,盒盖的阻尼偏轻,盒盖时的声音也不够清脆。对我来说,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她的平价定位和舒适降噪体验给我带来的巨大惊喜,让我惊呼“只有-35dB的降噪耳机怎么做到鹤立鸡群的?”。
在我深入分析之后,发现TinyPodsANC的降噪功力来源于四点:
1、好钢用在刀刃上——-35dB降噪深度
虽然我说不唯降噪深度论,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扎实的基础性能支撑,降噪无从谈起。TinyPodsANC自身提供的-35dB降噪深度虽不是最强的,但该指标也属实处于行业靠前梯队。
2、好钢用在刀刃上——6麦克风环境声监测
每只TinyPodsANC耳机上有3枚麦克风传感器,一对耳机共计6枚,这配置属于堆料行为了。但不得不说,这料堆得值。每只耳机上的麦克风形成一个三角形阵列,对即将进入耳朵的环境声全方位无死角监测,为降噪芯片计算并发出反向声波提供强大样本支持。
3、好钢用在刀刃上——支撑性硅胶耳帽
附赠的硅胶耳帽起初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在我追查TinyPodsANC降噪秘密的时候才引起注意。每只硅胶耳帽自带防尘网,关键是耳帽与耳机相接的内环部分具有一定硬度,这种硬度带来了良好的内部支撑性,让进入耳朵的部分更加贴合耳道,显著提升了密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更多了外接噪音。这不仅是降低降噪难度,而且也间接提升了音质,因为耳道里杂音少了,可不就是喇叭的细节更多了嘛。支撑性硅胶耳帽的成本投入较少,但可以一举多得,算是外挂一样的存在。
4、好钢用在刀刃上——押注触摸交互、舍弃App
有了前面的几点堆料,TinyPodsANC也做了果断的取舍,那就是完全砍掉了手机App,将所有功能控制全部倾注于耳机肩部的触摸区,播放控制、降噪/透传模式切换、呼出语音助手等基本功能一个不少。但必须指出,TinyPodsANC没有自家的手机App,不能设置个性化均衡器等其他进阶操作。
三、总结
Dacom TinyPodsANC主动降噪TWS蓝牙耳机在成本与性能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利用在-35dB降噪深度的优势基础,通过6麦克风阵列、支撑性硅胶耳帽进一步强化了降噪效果,优化了通话降噪体验,更加适合地铁公交、公共自习室等环境噪音复杂的使用场景。
但是也应看到,Dacom囿于成本定位,没能提供独立App用于自定义均衡器等进阶设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化体验和产品潜力,留下些许遗憾。
总的来说Dacom TinyPodsANC作为一款蓝牙耳机,在主动降噪方面性能优异。就我个人感受而言,TinyPodsANC纯粹且突出的降噪实力是可以跨越价格阶梯形成竞争优势的,对于成本的精准把控让其极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