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过的不仅仅是生活,更是品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科技让我们体验到了越来越多的优质数码产品、开启了我们这代人的智能生活方式,当然,好的生活体验并不仅仅局限在科技的融入,更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比如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一种常见的饮品以及他的一种制作方式--手冲咖啡。
【咖啡的前生今世】
咖啡豆虽然不是豆,但是同可可豆的引用方式还是有些类似的,都需要研磨成粉后进行冲调。但是,咖啡的口味除了因品种而异之外,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咖啡豆研磨之前的烘焙、之后的冲调水温水流及方式等。生咖啡豆本身是没有任何咖啡的香味儿的,只有在炒熟了之后,才能够闻到浓郁的咖啡香味儿。咖啡豆的烘焙是咖啡豆内部成分的转化过程,只有经过烘焙之后产生了能够释放出咖啡香味的成分,我们才能闻到咖啡的香味儿。但是在咖啡豆的烘焙过程中,成分的转变是十分复杂的,优质的煎焙才能将生咖啡豆具有的香味、酸味、苦味成分巧妙地表现出来。专业咖啡的烘焙方式通常分为极浅烘焙(LIGHTRoast)、浅烘焙(CINNAMONRoast)、微中烘焙(MEDIUMRoast)、中烘焙(HIGHRoast)、中深烘焙(CITYRoast)、深烘焙(FULL-CITYRoast)、极深烘焙(FrenchRoast)以及极深烘焙(ItalianRoast)八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烘焙可以是最终冲调出的咖啡呈现出不同的口感、口味以及色泽等,具体的这里就不过多展开描述了,大家在选购咖啡豆或者自行烘焙时能够根据上述类型自行选择即可。
【手冲咖啡初体验】
笔者并不是什么咖啡专业领域从业人员,充其量也就算做喝了多年咖啡的普通用户而已。但是,作为一名对经典美式情有独钟的咖啡迷恋者,在经历了尝试不同速溶咖啡或者各大咖啡快销品牌的零售产品之后,毅然决然的走向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手冲咖啡实践之路。由于是初次涉及手冲咖啡领域,所以暂且收入了照片中的这款阳朗手冲壶套装产品,产品的整体质量还是不错的。
手冲咖啡虽然需要使用滤纸,但是阳朗的这个套装中还多包含了一款304不锈钢材质的滤网,在滤纸渗滤之后,通过不锈钢的滤网还能做一遍二次过滤,这种滴滤方式还是有些不多见的,至于这多一层过滤是否更好,笔者只能说仁者见仁吧,不过这个滤网的做工还是可以的。
高硼硅玻璃材质的漏斗,搭配了螺旋纹理的设计,使水流能够更好的汇聚至漏斗底部,从而通过底部的开孔进入下面的玻璃杯内。(此处多说明一点的是这个高硼硅,高硼硅玻璃的制造过程中加入釉料水玻璃砂、苏打水和石灰,比普通硅酸盐玻璃的融化温度高,因此这个高硼硅漏斗应对我们手冲咖啡90°左右的水温还是不在话下的,可以放心使用。)
同样高硼硅材质的底部玻璃杯,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类似于烧杯,便于倾倒液体;侧面除了产品的品牌之外,还比较用心的加入了不同的容量刻度,覆盖范围从200ml~600ml。细心的朋友可能观察到了,在容积刻度的前面还印有包含数字的杯子图标,这个是用来搭配后面的刻度告诉用户多少毫升大约可以倒出几杯咖啡,有点意思。
手冲咖啡细口壶就不多说了,9mm壶注水口以及90°的垂直性导流能保证出水的稳定且不易飞溅。壶身整体的外表面都采用了磨砂工艺使其更具质感,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防烫塑胶握柄,使用起来比较舒适、安全。顶部壶盖也做了隔热防烫设计,另外还单独设计了一条弧形的透气减压口,在烧开水之后能保证壶盖的轻松、安全开启。内部也是采用了304不锈钢材质,内表面耐高温、外表面耐腐蚀,并且覆盖了特氟龙涂层,保养和打理起来都比较省心。
底部是整套产品电子工艺外露的唯一部分,底座设计有一个小的排水口,一体式的设计加上这个排水口使外观看起来更加整洁,同时使用起来也更加安全。阳朗的这套手冲壶有一个比较吸引我的设计就是这个英国进口Strix加热系统,4分钟之内即可加热至100℃,还能够在水烧开后精准断电,而且还可以智能防干烧,这点在烧水壶领域也算是不错的设计了。
【实际冲调】
聊完了这个套装的外观,再来看看笔者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起初观察外观的时候我也没有留意到底部的这盏指示灯,真正开始烧水之后我才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别说,这盏蓝色的指示灯还有点科技感,不能说彰显个性也还算比较美观。
前文中对手冲咖啡的流程做了言简意赅的说明,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也是严格按照这个步骤来进行的。在洗滤纸以及温杯过后,加入了大概20克以及320ml左右的水开始滴滤(可能与上文中的比例不符,这个跟具体使用的咖啡品种及烘焙度有一定关系)。此处要说明的就是,由于条件有限我没有使用温度计,所以在水烧开后我打开壶盖凉了大概5~8分钟的时间,以保证水温不会过高。此处,还是有一点要吐槽一下,就是这个套装没有竟然没有配一只温度计或者在烧水壶上提供温度监控。对于咖啡爱好者来说,他们更愿意加钱来换取这样一个温控功能而不是节省这部分成本,毕竟温度对于冲调咖啡整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点也希望厂家在后续的产品中能够作出优化吧。
实际的水流效果如图所示。其实刚开始加入水时,由于滤纸以及不锈钢滤网没有堵塞、内部水量也不会有积压,所以初期流速较快,经过大概三四秒之后就由水流变为了水滴,慢慢开始过滤渗透,如果你是一名新手的话看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着急,静心等待即可。
我本次选用的咖啡粉品种为Yellow Catucai,是产地为 Ecoagricala农场 的一种巴西的巧克拉咖啡豆,烘焙程度为146#(浅度烘焙),拥有烤榛仁、黑樱桃等风味且酸度较低,入口柔顺,回甘甜,醇厚度佳。Ecoagricala农场位于Minas北部,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种植海拔在1100米,是雨林联盟认证的咖啡农场,并获得过巴西COE(美国精品咖啡联盟旗下的Cup of Excellence即卓越杯咖啡竞赛)决赛奖项。
最后奉上成品大家来观赏一下。可能由于光线所致没有拍出咖啡的通透程度,不过从色泽来看确实很浓郁。我对于咖啡的耐苦程度就像品尝IPA啤酒一样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酸度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的接受能力,所以这杯Yellow Catucai就像上面介绍的一样酸度较低,而且带有烤坚果以及咖啡本身的香气,品尝起来真的不错。
【写在最后】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总要归根到咖啡这个主题上来。咖啡本身有不同的品种,但要想得到一杯真正的精品,还是需要层层把关、严格过滤的。当下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大家对于生活中消费品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在购买成品已达不到预期时,我们不妨尝试自己动手去打造满足自己要求又能赋予自己个性的产品,在享用成品的同时也会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快乐。生活之中并不缺少快乐,而往往是缺少了那份创造它的努力;当我们伸出双手开始去探索的时候,也许就真正开启了那扇通往精致生活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