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人话,现在的耳放,特别是便携式耳放,如果不做出一点儿特色来,还真不容易让人待见。
3.5mm单端(公口) to 4.4mm平衡(公口)4.4mm平衡(公口) to 3.5mm单端(母口)
3.5mm单端(公口) to 4.4mm平衡(公口)这条线可以了,个人建议没必要折腾双4.4平衡,没这必要,而且下文会有解释。
另外,前面板上的XLR/RCA指的是耳放输入时的输入信号切换的,跟耳放输出没关系,这一点别搞错。
网络上关于NT1906B的内容甚少,但某宝上价格近400元一颗,还真够贵的!串联的电池组有胶水黏连,貌似想自己更换的话还是需要一定动手能力。
首先是PMX,这条耳机的原线味道太素了,我换了条千元左右的单晶铜线缆。首先从整体上来说,它与墨菊直推的音色没有明显变化,但明显对于声音线条感的刻画了有进一步增强,听一些像日式ACG当中的慢调音乐这种感觉尤为明显,此外,所有声音的分离度有了少许提升。墨菊本身的解析度就是出类拔萃的,但在MG3的加持下,不变的解析度加上进一步的分离度,你几乎可以听到每一首音乐分解出来的每一个音符,毫无疑问素质有提升,也没有带来明显的失真情况,仿佛点点滴滴全部入耳,听得一清二楚。这组搭配可以断定MG3是能够把墨菊的能力再次提升一档的,这套用来退烧是个不错的搭配组合。
作为一个拜雅迷,我还试了手头的榭兰图、DT880(250欧)和DT1990PRO,显然这些相对阻抗较低一点的耳机更能在MG3上发挥潜质。特别是DT880和DT1990PRO,MG3甚至把它们驱动出来的密度比拜雅T1二代还要有绵密感,确实有点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