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首页试用产品试用报告

智能穿戴第一股Fitbit凭啥能赚2个亿

穿戴设备·智界科技9年前

52274c1383bfb9936cf.jpg

Fitbit可谓是纯正血统的智能穿戴第一股,更关键的是这哥们能够把净利润整到近2亿美元,这利润要是分给“中国硅谷”的这帮哥们的话,我想大家的日子就不会那么苦逼了。

同样是干智能穿戴的,为啥商业结果的差距会那么大?当然 ,我们也可以自我安慰,在智能穿戴产业商业化方面,起步比人家晚一点。

我们先来浏览一组数据,看看人家Fitbit是怎么样如何变迁的:

年份

销量

营收状况

2011年

20万台

-430万美元

2012年

130万台

-420万美元

2013年

450万台

-5160万美元

2014年

1090万台

+1.318亿美元

按照其招股说明书的说法,如果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都包含进去的话,它的利润则达到1.910亿美元,也就是近2亿美元了。这也就是这几天在朋友圈里被疯转的,说智能穿戴第一股赚了2亿美金数据的由来。而如果我们把这些成本都剔除掉之后,那么它还是有1.3亿的净利润,这也已经是一个很厉害的数据了。

面对人家这样的一个数据,再看看我们自己,处于一个苦逼状态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智能穿戴产业商业化的道路上,出发得比人家晚了些;大概还处于人家2013年或者2012年的水平。这样的话,我们才有理由可以告诉投资人:不要着急,要连续投钱。毕竟梦想还是要有的,看看人家Fitbit不就实现了嘛!否则,这投资人只看到大把的钱被烧进去,看不到希望的话,小心脏也是会受不了的。

Fitbit商业成功的四大关键要素

为了尽快帮助大家实现Fitbit的财富梦,借此文跟大家谈谈Fitbit在商业方面成功的四个关键要素:

一、 赚钱是硬道理。

智能硬件这种硬产品,如果不卖钱,搞所谓的免费,那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如果谁说智能穿戴就是应该要免费的,我觉得很有必要请他出来,免费干给大家看看。

我们来看看Fitbit的钱都是怎么赚的:首先,Fitbit大部分的钱是通过产品的销售直接赚的;其次,通过所采得的数据,挖掘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给不同的对象卖不同报告赚的,比如面向用户的,面向保险机构等等。

因此,我们要安心地回去,把产品凹好,用户就会买单,钱自然就来了。

二、 功能做小是王道。

今天很多人干的智能穿戴产品不是功能不够强大,而是功能太强大了,强大到用户消化不了。毕竟万精油的产品,我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还是不具备产业技术基础的;另外一方面,用户的认知与接受度也还没准备好。

Fitbit,作为美国最早一批干智能穿戴商业化的企业,人家就在运动健康这个细分市场聚焦干,而且还只围绕运动健康这一细分市场继续垂直细分。比如运动和心率结合,运动与睡眠结合,不仅没有把万金的功能进行叠加,而是反其道行之,把这些功能能砍掉的全部砍掉,砍掉到最小为止。这样干的结果就是功能越少,在当前的整个产业链技术条件下,产品的问题就更容易控制与解决,性能也相对容易提高和保障。

三、 聚集细分市场。

聚集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因为它与人性的贪婪、求大是相违背的。而Fitbit就洞察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它创业的路径里,高度聚焦在以手环为核心的运动健康监测上。不仅如些,它还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式的升级开发方式,不断满足用户的期待,这点与iPhone比较类似。

Fitbit聚集后的结果就是在美国的健身运动追踪类市场中,占有率达到70%左右,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垄断。而这样的商业地位一旦形成,你要想不赚钱,那都很困难。

四、 数据价值形成。

大部分智能穿戴行业的从业人员,在思考商业模式的时候都会想到一个模式,那就是智能穿戴设备所采集数据的大数据商业价值。

可说句实在话,在国内要想实现智能穿戴的数据价值,至少近几年还是前路茫茫。相比较而言,人家的产品再怎么样,用户还能戴上几个月,而我们的很多产品,用户能戴几周就不错了;再加上数据过于碎片化,导致所采集的数据大部只是一堆占空间的垃圾数据。

这样一来,难免致使整个数据采集和应用进入恶性循环,甚至进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扯蛋中。原本如果有足够的数据,便能很好地支持与修正算法,让监测越来越准,并据此给用户提供精准的建议,令用户粘性就会越来越高。但现实的数据采集困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监测不准,却只会导致被用户抛弃。由此一来,算法的修正也就越来越偏向理论,带来的结果就是用户粘性也就越来越差。

Fitbit所面临的风险

46BC95B19EA33CF7EF57E6949E350F64.jpg

扯完Fitbit这四条赚钱的商业秘笈之后,接下来再和大家扯扯他所面临的风险:

有人认为Fitbit的风险会来自苹果,因为他不加入苹果的健康管理平台,必然招来苹果的排挤,换句话说,就是被苹果封杀了。我倒认为,Fitbit的策略是正确的。

一方面,Fitbit与苹果之间的分手,核心原因就是平台之争。而Fitbit也只有形成自己的平台并且开放给开发者,才能保持和保证自己的成功。

为什么这样讲呢?一来Fitbit这样做能吸引用户与创客的关注,并借此进行二次开发,来增加更多的使用乐趣;二来通过这些开发者,Fitbit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创意与灵感,以不断完善其产品,向用户提供更为可靠、贴心、独特的服务,这也是至关重要的。而所谓的数据掌握问题,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而已。

另一方面,我认为Fitbit与苹果之间,目前还不会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苹果当前的重心是怎么干掉瑞士的时装表,这是大象角斗的市场。而Fitbit选择的是细分的蚂蚁策略,所以他俩目前还不在同一个擂台上较量。

基于此,我认为Fitbit未来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于苹果,而是来自于其产品本身。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原因很简单:运动健身不是刚需。

我们来看两个方面的人群:一、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这东西没啥意义。你监测不监测,我都得运动,也都会去运动。二、对于非运动爱好者来说,这东西初步戴上去感觉还挺好的,就像女朋友般的贴心关怀,天天提醒运动量不够。但是看多了也难免烦。再说就算你是因为缺少运动而提前挂掉了,你也不一定会认为是运动少所致,也可能是被地沟油干掉的。

Fitbit的两大出路

2C612B5FAD087602D4BE356D65E33BD6.png

我认为,Fitbit融资后需要做的事,需要着力于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做深度垂直市场,比如运动教练、健身教练、瑜伽教练等,扮演教练的指导角色。一旦垂直到这个领域,技术壁垒的门槛就形成了。因为它是要通过很专业的数据和教练模型建立起来的。

二是做一些戴上不会死,不戴就会死的刚需智能穿戴产品。而这些产品则是属于医疗可穿戴的范畴。

Fitbit如果不朝这两个方向去做,融资后还是单纯走在运动健身的道路上,我不能说它马上会死,但是它未来的风险系数将会非常高。原因很简单,因为运动健身这个领域,技术门槛不高,而一旦苹果或其他大机构转向到这个领域发力,那么Fitbit的江湖地位很可能就会有那么点问题了。


智能界(www.znjchina.com)是中国首家专注于报道智能科技前沿的综合垂直门户,秉承“引领未来智能生活”的理念,持续关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机器人、3D打印、智驾等诸多科技前沿领域,提供最前沿、最时尚、最实用、最专业的硬件产品介绍、硬件评测、服务定制、最新资讯、圈子交流等服务,致力于成为最具价值的智能科技信息互动平台。

智能界【微信公众号ID:znjchina】【新浪/腾讯微博:@智能界】

QQ图片20150410113851.jpg

   
分享到